2023年以来,宝鸡市司法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紧扣“三个年”活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法治保障和高效法律服务。
统筹法治之“重”
加快建设更高水平法治宝鸡
找准法治建设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切入点,将全面依法治国顶层设计转化为推进基层法治建设的制度规范、政策措施和实际行动。开展“四百”(百名专家讲百课、百名律师进百企、百名党员进社区、百名干警下基层)活动,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入脑入心。扎实开展道路交通安全和运输执法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采取“一周一专报、半月一汇总、一月一通报、一季一调度”方式,突出正向激励和反向倒逼,确保工作落细落实。纵深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坚持试点先行,在实践中检验、修正、提升,推出《宝鸡市镇(街)法治政府建设指标体系(试行)》,打通法治建设最后一公里。打造法治文化传播、法治文化创作、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和法治文化活动“四大品牌”。挖掘孵化推介秦腔、剪纸、泥塑等具有地方特色法治题材资源,组织“普法基层行”展览和巡演。以“宝鸡市法治宣传教育中心”建设引领全市法治文化提档升级,全市新增法治文化阵地195个,真正让法治文化阵地建起来,用起来,“火”起来,营造抬头见法、处处有法、满眼是法的浓厚氛围。
凸显司法之“要”
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以保障高质量项目推进年活动为主旨,服务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加大民营企业、商会、行业协会等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参与政府立法、行政规范性文件以及政策措施的制定,完成《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意见》等6件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清理和修订违反公平开放透明市场规则的法规规章,从制度上保障各类市场主体平等权利。发挥党政机关法律顾问和公职律师作用,全面参与房地产领域风险化解、自建房专项整治、农村“三资”合同清理等40余项市政府涉法事务研究论证和专班专务工作,确保政府重大决策依法依规。聚焦推进营商环境突破年活动,打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出台《宝鸡市司法行政系统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十二条措施》,贯彻实施《行政处罚法》,制定细化20项任务清单,取消公安、交通运输、市场监管领域罚款事项29个,调整监管事项24个。梳理细化自由裁量基准,实行包容审慎监管,指导32个市级部门制定不予处罚清单并公布实施,最大限度减少执法对市场活动和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影响。探索行政复议“裁调并重”“应调尽调”工作模式,坚持调解在前,事了人和,运用柔性手段化解行政争议,行政复议调解率达到55.2%,实现了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夯实平安之“基”
构筑安全稳定坚固防线
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把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贯穿始终,圆满完成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中亚峰会等安保维稳任务。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推广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三色”预警管理机制,整合各类调解资源,推动镇街“一站式”矛盾纠纷调处中心与司法所融合发展。出台物业、劳动人事争议等行业性调解指导性意见,构建科学系统、有机衔接、多方参与、便捷高效的多元调解体系。持续开展“矛盾纠纷大化解”活动,努力做到“小事不出村(社区)、大事不出镇(街道)、矛盾不上交”。截止5月19日,全市共调解各类矛盾纠纷3078件,调解成功2955件,成功率96%。陈仓区阳平司法所被评为陕西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用“线上+线下”联管,智慧核查双向保障,强化矫正对象监管,最大限度减少违法犯罪;用“部门+社会组织”联教,分类教育靶向施策,推动社会力量对生活困难的重点人员进行适应性帮扶;用“衔接+协同”联动,健全机制同向发力,通过信息共享、联席会商、联合执法,全面提升工作质效。全市重点人群均在管可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