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工作动态

创建“三三一”模式,探索新时代人民调解眉县新路子

来源:原创 发布时间:2023-10-18 15:22

创建“三三一”模式

探索新时代人民调解眉县新路子

眉县司法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充分发挥“枫桥经验”服务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协调经济社会关系、预防化解社会矛盾、巩固基层基础中的重要作用,结合“三个年”活动开展,创新推进“三三一”司法调解模式(三个重点、三个环节、一个机制),夯实工作基础,强化内容保障,拓宽工作领域,聚力推进矛盾纠纷化解社会化、法治化、智化、专业化,探索了一条新时代“枫桥经验”眉县新路径。

聚焦“三个重点”,筑牢人民调解基层防线

一是织密组织网络。大力实施“铸网”工程,设立县级调委会1个、镇(街)调委会8个、村(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94个、行业专业性调委会10个,形成了以镇街人民调解委员会为主导,村居(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为基础,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为补充,上下贯通、连横合纵、多调联动的人民调解组织网络体系,为全方位开展人民调解工作提供了可靠的组织保障。同时,在全县各村(社区)设立了公共法律服务站(工作室),确保矛盾纠纷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介入、第一时间化解。各级调解员在处置封门堵路、越级上访、征地拆迁、突发事件纠纷等方面较好地发挥了“灭火器”和“稳压器”作用。二是强化业务培训。采取以会代训、集中培训等方式,推行“岗位大练兵”,分批次开展人民调解员培训活动。以全县8个镇街为单位,围绕人民调解程序、调解技巧方法、案卷整理等重点内容,定期组织镇村级调委会成员集中培训。同时,积极参加省市业务部门人民调解工作培训,不定期召开各基层司法所长、司法助理员、调解员会议,相互交流借鉴调解技巧和经验,大幅提升了人民调解员业务水平。近两年来,共举办调解员培训班38场次,培训人数1300余人次。三是落实两个待遇。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和支持人民调解工作,制定印发了《眉县人民调解员“以案定补”实施办法》及配套《实施细则》,率先在宝鸡地区实现了给全县110名专职调解员每月200元定额基础补助,将调解员定额补助和以案定补两个待遇落到了实处。近两年,共审核案件(卷)2400余件,发放两类补贴70余万元,极大地调动了人民调解员工作积极性,使矛盾纠纷的调处真正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人民调解工作切实发挥了为党委政府分忧、为信访分流、为群众解愁的作用,促进了全县社会大局安全稳定。

狠抓“三个环节”,提升调解工作效率上线

一是抓场所建设标准化。创建标准化调委会,按照“五有”(有人民调解委员会标识牌,有人民调解委员会印章,有回访记录簿,有纠纷调解统计台账,有调解室)、“四落实”(组织、制度、工作、责任落实)、“六统一”(标牌、印章、标识、程序、制度、文书有统一的标准)的标准对调委会创建工作进行检查指导,为每个调委会配备了调解桌椅、制作了制度牌,完善了基础设施。59个镇村调委会被命名为市级规范化调委会。二是抓调解方式多元化。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预防化解纠纷,推动由重情、重理调解向依法调解为主,法、情、理并用转变。在坚持利用村头、地头、炕头调解等工作方式的同时,注重运用听证、社会评价、群众议事、联合调解等方式,从“我说你听重说服”转变为“以人为本重服务”,从“讲感情”转变为“讲法治”,从重“案结事了人和”到重“和人了事结案”,实现源头预防和事中化解、事后服务相结合,既注重提升群众满意度,更要让调解工作经得起时间和法律的考验。三是抓档案文书规范化。举办调解文书制作培训班,加强调解文书格式和调解个案文档资料的规范与指导。在个案调解程序上,遵循司法部和民事法律文书的制作要求,增加了《卷内目录》《调解受理通知书》《权利义务告知书》《送达回证》等法律文书,调解文书档案的规范化程度不断增强。

建立“一个机制”,严守安全稳定两条底线

坚持以矛盾纠纷减存量、防增量、控变量为目标,积极研判矛盾纠纷新特点、新规律,整合人民调解工作力量,抓问题抓源头,千方百计寻求突破口,全力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建立“4+1+1”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新机制(县镇两级综治中心统筹,公安、司法、法庭和信访四支力量参与;县镇村调委会对辖区矛盾纠纷每天一排查一化解,每周一研判一汇总;建立镇村两级网格化队伍,运用“一站式”多元化调解平台化解),强力推进各类矛盾纠纷有序化解,努力实现“四明显”,即矛盾纠纷明显减少,公民法律意识明显提升,维权成效明显增强,平安眉县达标率明显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