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动态

杏林司法所:“巾帼家事调解队”化解家庭矛盾纠纷

来源:宝鸡市司法局 发布时间:2024-03-08 09:56

去年以来,杏林司法所把准镇域矛盾纠纷脉动,把化解占比半数以上的家庭纠纷作为突破口,创新工作方法,组建“巾帼家事调解队”,通过排查化解、贴心服务、联动拓展,着力破解家庭纠纷“源头预防难、动态管理难、发现处置难、调处化解难”的“四难”问题。

整合资源夯基础,强化矛盾调解“硬支撑”

一是配优人员。在各村选任村组工作积极性高、公道正派的女性村干部、退休教师、受表彰“好媳妇好婆婆”以及调解员组成的“巾帼家事调解队”,定期培训、强化保障,提升调解队整体素质。二是健全机制。针对家庭矛盾纠纷复杂性、隐蔽性、反复性的特点,建立镇村反馈机制,将婚恋、邻里等矛盾纠纷纳入调解队排查重点,调解队员利用亲和力强、情况熟、善沟通的优势,走村入户“拉家常、聊闲篇”,真实掌握“门内”情况,累计排查“有积怨、无警情”苗头132条。三是闭环管理。对排查到的家庭矛盾纠纷进行分析研判,按照高中低风险实行“红黄蓝”三色预警管理,对中、高风险的矛盾纠纷,联合派出所、法庭、妇联等站所倾力化解,做实跟踪回访,做好“后半篇”文章,严防矛盾风险反复。全镇矛盾纠纷化解率、回访率均达100%。

创新方式优服务,搭建干部群众“连心桥”

一是当好流动服务“贴心人”。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弱病残人群反映诉求渠道不多的问题,调解队利用“文化三下乡”、农村集市、纳凉晚会等时段,将调解工作延伸至田间地头,以共情达共识,用耐心解烦心,协助妇女儿童维权7次12人,实现“群众有事来找我”到“主动下沉解疙瘩”。二是当好诉调对接“代理人”。依托司法所和杏林法庭毗邻办公优势,把更多力量向引导和疏导端运用,指引矛盾双方到法庭进行“诉前调解”和司法确认,既节约了司法资源,又减轻了群众诉累,更消除了群众顾虑。三是当好求助咨询“娘家人”。全镇13个村均建成“巾帼”调解室,组建调解小分队,发放调解“连心卡”,畅通群众求助渠道,为人户分离、在外务工村民提供法律援助、劝导家庭矛盾,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四是当好线上调解“代言人”。利用“杏林微治理”小程序,群众随手拍、即时传,调解员通过微信群、云视频开展线上调解,做到马上办、早化解。去年以来,成功调解家庭矛盾纠纷13起,让群众“多走网路,少跑马路”。

多方联动强拓展,打好纠纷化解“组合拳”

一是协同民警促教育。调解队联合派出所包村民警为妇女儿童提供关爱帮扶、法律援助、心理咨询等服务,对尚未构成犯罪和治安处罚的侵犯妇女儿童权益行为当事人进行批评教育,先后制止、训诫涉家暴当事人6次10人。二是协同校园重护苗。联合中小学校,建立留守儿童、单亲家庭、服刑人员子女“爱心档案”,开展送学上门、控辍保学等工作。利用“红领巾法学院”开展法治宣讲、主题班会,讲解案例,以案释法,引导未成年人学法守法用法。三是协同站所优保障。设立家庭矛盾求助箱,联合妇联、民政、共青团、卫健等站所,落实妇女儿童权益保障政策措施,解决他们在生活、学习、心理等方面的困难,使其合法权益在“家门口”得到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