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治工作 > 社区矫正

扶风县建立352”工作机制 全链条落实“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

来源: 原创 发布时间: 2023-09-05 16:41

“哈哈哈,老陈,以后再别犟了,听人家李律师一讲,你这下明白了吗?你要那么多没道理。”

2023年8月23日下午,随着一阵阵爽朗的笑声从扶风县绛帐镇凤鸣村公共法律服务室传出,一起因交通事故发生的赔偿纠纷在村法律顾问李新乐从法律角度的一番分析下,顺利得到化解。

群众的需求在哪里,公共法律服务就延伸到哪里。今年以来,扶风县司法局着眼于人民群众对法律服务的需求,通过合理配置法律顾问资源,不断优化工作流程,探索建立“352”工作机制,全链条落实“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真正实现司法惠民“零距离”,切实提升了人民群众的法治获得感。

“现在群众的法律需求直接在家门口就解决了,法律顾问固定每月最后一个周日来服务,服务的内容还可以提前‘点单’,以前村上在处理矛盾纠纷想了解相关法律法规时,由于经费紧张,也没有途径,处理问题是凭经验办事,往往会留下后遗症,现在村里矛盾基本没有了,各项事业发展更好了,2021年,我们村荣获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凤鸣村党支部书记陈永强说。陈书记口里的‘点单’就是“352”工作机制里的“三单”。

 “把法律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运用我们的专业知识告诉他们如何通过法律手段维护个人权益、化解矛盾纠纷,帮助群众解决他们的烦心事,作为法律工作者,我们也尽到了我们的社会责任,“三单五约两保障”的工作机制也保障了我们精准高效履职,群众舒心我们也开心。”凤鸣村法律顾问李新乐说。

如何让群众能够真正享受到快捷优质的法律服务,又如何能让宝贵的律师资源得到充分运用?我们探索了以“三单”优化工作流程。“点单”提出群众需求。村(社区)在广泛征集群众需求意见的基础上,结合日常实际需要,选择符合实际且贴近群众需求的法律服务事项,一月为单位向司法所“点单”。“派单”依据群众需求。司法所在接到村(社区)的“点单”后,第一时间分析群众需求,明确法律服务的具体事项,及时做好与村(社区)法律顾问协调并进行“派单”,确保村(社区)法律顾问有序开展法律服务。“接单”满足群众需求。村(社区)法律顾问在接到司法所“派单”后,第一时间“接单”,确认法律服务事项,安排时间,并将最终约定反馈司法所,由司法所联系村(社区),村(社区)按照“五约”服务事项做好法律服务和组织保障工作。以“五约”明确工作内容。明确每月最后一个周日为村(社区)法律顾问固定服务日。如有特殊情况,经司法所协调可另行安排时间,各村(社区)根据村(社区)法律顾问服务的六大职能任务清单,结合自身实际,与司法所积极沟通,约定时间、约定地点、约定对象、约定内容、约定绩效。各司法所充分发挥村(社区)与村(社区)顾问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负责做好与村(社区)及法律顾问的具体对接,确认“五约”事项。村(社区)法律顾问每次开展法律服务后,现场由群众或村组干部对服务的绩效进行评议,法律顾问要结合村(社区)实际,也可以对法律服务内容做出调整,提升法律顾问服务的质效。以“两个”保障完善工作机制。优化考核评价机制。县司法局将考核评价机制纳入法律顾问聘用合同中,列出法律顾问服务清单,定期不定期开展监督指导,随机抽查暗访法律顾问是否履职,与村(社区)负责人、群众了解法律顾问服务是否到位,通过对司法所、村(社区)以及法律顾问三个方面的考核,督促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全链条落实。一是突出对司法所的考核。每年年底,县司法局对组织实施村(社区)法律顾问工作成绩突出的司法所进行表彰和奖励;对造成不良影响的司法所进行通报批评;对不履行职责、工作应付的司法所所长(负责人)进行谈话提醒教育。二是突出对村(社区)的考核。县司法局对组织实施村(社区)法律顾问工作成绩突出的村(社区)进行表彰和奖励,并在开展“陕西省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中优先推荐申报。三是突出对法律顾问的考核。对工作表现突出的村(社区)法律顾问进行表彰和奖励,在评优评先、推荐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律师协会委员、人民监督员等方面优先考虑。将工作成绩突出的党员法律顾问作为“党员先锋岗”重点培养,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在村(社区)法律顾问群体中形成向先进看齐、向典型学习的良好氛围;对未按要求完成服务时间和次数,或者考核不合格的村(社区)法律顾问予以口头提醒,经多次提醒仍未改进的,取消村(社区)法律顾问资格;对在开展工作中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村(社区)法律顾问,依照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予以查处,并将结果纳入律师和法律工作者年度考核内容。优化经费保障机制。县司法局积极争取村(社区)法律顾问工作经费,全面保障村(社区)法律顾问工作正常开展。对开展法律服务工作适当予以补助,村(社区)法律顾问每开展一次法律服务活动,补助200元/天,进一步调动村(社区)法律顾问服务群众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