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工作动态

【半年盘点请您阅卷】眉县:​以“三化”建设为牵引,提升社区矫正社会效果

来源:原创 发布时间:2023-09-01 10:30

【编者按】今年以来,宝鸡市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省司法厅的精心指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紧紧围绕全市大局,紧扣“三个年”活动,按照年初目标任务和司法行政“1234567”工作要求,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法治保障和高效法律服务。

眉县司法局


以“三化”建设为牵引,提升社区矫正社会效果

按照司法部关于社区矫正规范化、精细化、智能化部署要求,我局紧扣智慧矫正中心建设机遇期,攻克难题,高点起步、高标准建设,推动社区矫正工作走深走实。

聚焦四大关口,规范社区矫正工作流程

严把入矫关,确保不漏管。接收入矫前,矫正民警组织学习《社区矫正法》《社区矫正法实施办法》有关规定,及时开展入矫宣告仪式,强化社区矫正工作的严肃性。严把监管关,确保不脱管。运用陕西省社区矫正信息管理系统和宝鸡帮教微信小程序,对社区矫正对象24小时实施监管,工作人员每天不定期查看实时定位,发现离线或越界人员及时处置,确保社区矫正对象在管在控。严把分类关,突出人性化。根据矫正对象犯罪原因、危害程度、家庭及社会关系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制定个性化社区矫正方案,严格分类监管,突出矫正实效。严把督查关,确保规范化。加大社区矫正对象走访、动态监管频率,每季度进行一次督导检查,及时纠正不规范的矫正执法行为,确保监管效果。目前,所有在册社区矫正对象得到有效监管,无脱管、漏管和重新犯罪现象发生。

聚焦数字赋能,基本建成智慧矫正中心

作为宝鸡第一批创建单位,局党组高度重视,多次召开党组会专题研究,合理利用现有场地制定我县智慧中心建设方案,现已基本建成设“三区十八室”,占地500多平方米的县智慧矫正中心。科学布局建阵地。投入67万元,对社区矫正中心进行升级改造,按照“三区十八室”标准,科学布局、合理配置、升级改造矫正报到、信息采集、矫正宣告、指挥中心、心理咨询、心理宣泄等功能室,建成功能齐全、设施完备的矫正执法阵地。遵循规范不走样。严格对照《“智慧矫正中心”考核评价标准》,以及《智慧矫正总体技术规范》《智慧矫正移动应用技术规范》等标准规范,结合我县信息化建设实际,梳理短板弱项,厘清重点难点,立足自身特色,实事求是,严格执行背景墙尺寸、字号字体、材料等细节技术参数,确保建成高质量、高标准的智慧矫正中心。信息技术添“智慧”。综合运用点名系统、远程视频会议系统、远程视频督查系统、自助矫正终端、心理评估、VR体验等等多个系统和设备,全面提升社区矫正工作的智能化水平,中心建设完成后全县在册社区矫正对象97人全部录入系统,实现全流程信息化动态管控。

聚焦精细管理,提升社区矫正执法水平

规范日常监督管理。先后制定印发《关于社区矫正对象外出就学期间监管教育帮扶工作的意见》《眉县社区矫正对象外出管理办法》《社区矫正对象档案清单》等文件,健全社区矫正对象入矫、解矫宣告、集中教育、心理矫治、分类管理、请销假等制度,统一了社区矫正全过程文书档案,做到规范统一、内容齐全完整。强化工作督促检查。组织开展社区矫正案卷交叉互评,通过“以评促改、以评促学、以评促优”,敦促各司法所结合检查情况及时整改、规范监管,督查评查结果第一时间反馈,问题整改实行销号制度。开展每月主题教育。制定印发《社区矫正“每月一主题”专题教育活动方案》,结合重大节假日和敏感节点,制定融合了本地革命事迹、家风家训等地域特色的12个特色鲜明的专题教育月,努力破解社区矫正教育内容与方法单一的瓶颈,积极探索社区矫正新模式,拓宽社区矫正对象教育矫治新路径。实现重点精准管控。发挥智慧矫正中心作用,利用VR高科技虚拟现实技术,为矫正对象构建酒驾、监狱模拟等多种社区矫正教育场景,开展沉浸式专题教育,提高教育矫正效果。利用心理辅导“心灵驿站”,通过矫正对象摆放沙盘模型,智能生成心理测评结果,掌握矫正对象心理状态和危险程度,为个性化矫正提供建议参考,防止因心理健康问题导致极端事件发生。

监管是手段、教育是目的。我局将以全市司法行政重点工作现场推进会为契机,始终围绕“把握真谛、倾情注入、务实创新”的工作方法,持之以恒对工作进行细化,通过夯实基础、建设阵地,配强队伍,切实提升社区矫正工作规范化、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水平,有效维护县域经济社会大局安全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