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工作动态

眉县着力构建普法大格局 唱响法治好声音

来源:宝鸡市司法局 发布时间:2023-11-06 14:26

“八五”普法以来,宝鸡市眉县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认真落实普法责任制,扎实推动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为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

五重保障

构建普法工作格局

加强组织领导。县委依法治县委员会每季度召开1次会议,听取各单位普法情况汇报,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县人大、县政协定期对“八五”普法开展情况进行调研督导,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实施、人大政协监督、司法行政牵头、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大普法工作格局。统筹安排部署。先后印发了《眉县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眉县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年)》等指导性文件,明确了工作思路、责任主体和目标任务。召开了“八五”普法工作推进会,明确了阶段性工作重点,夯实了工作基础。落实普法责任。制定印发《眉县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在全市率先推行普法责任清单制度,划定普法“责任田”,实现了全县86个单位(含镇街、部门)普法责任清单全覆盖。强化经费保障。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专题审议,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县财政每年列支10万元专项经费,累计投入经费30多万元,专款专用,有力保障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有序开展。优化考核体系。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纳入全县目标责任考核大盘子,及时调整优化考核细则,依据工作实绩按季度为各单位评价打分,增强“八五”普法工作导向性,倒逼普法任务落地落实,普法依法治理纵深推进力度不断加大。

法律六进

实现普法全覆盖

法律进机关、进单位。邀请律师、知名法学专家等进机关、进单位举办法治讲座,对行政执法工作规范、案卷制作流程等内容进行业务培训,增强干部依法行政能力。定期对行政执法人员培训测试,全面检验干部法律素养和执法水平。法律进农村。选聘95名律师、法律工作者、司法助理员、人民调解员等担任村(社区)法律顾问,安排政法干警与各村(社区)结成普法对子,累计开展普法宣传350场次,受益群众6万人次,有力提升了群众法治意识,切实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法律服务进社区。以送法进社区主题党日活动为契机,发挥人民调解“第一道防线”作用,深入社区、村组面对面为群众提供优质法律服务,累计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755件,初步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法律进校园。以“宪法进校园”活动为载体,常态化开展法治讲座、晨读宪法等活动,有针对性地开展法治情景剧、模拟法庭等体验式、沉浸式法治教育,累计举办法治讲座、报告会200多场次,创建“红领巾法学院”市级示范学校6所,县级示范学校全覆盖。法律进企业。邀请律师为全县58户重点企业开展法治体检,协助企业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防范经营风险,解决企业在合同签订、生产经营等重大涉法关口的法律纠纷。此外,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法律进军营、进宗教场所、进网络等活动,推动普法工作全覆盖。

丰富载体

提升普法宣传质效

举办“行政执法”轮训班。邀请省、市法律专家为全县200余名领导干部举办《行政处罚法》专题培训会3期,全县25个行政执法部门、8个镇街受教领导干部1200余人次,有力推进依法全面正确履行行政处罚职能。建好农村法治大舞台。在挖掘本村文艺资源的基础上,坚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的原则,以法治纳凉晚会、眉户戏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送法下乡活动,每年盛夏七八月累计举行文艺演出20多场次,补助经费7万余元。用好普法新媒体。实时更新“法治眉县”微信号动态,关注订阅人数达到7000多人,单条信息浏览量上万人次,利用联通平台向全县干部群众发送民法典、宪法、平安建设宣传短信30余万条,在户外大屏幕、出租车广告屏等媒体投放公益宣传广告,扩大普法宣传覆盖面。助力法治乡村建设。制定印发《眉县推进法治乡村建设专项推进方案》,充分发挥全面依法治县对乡村振兴的重要作用, 全力推进“百日提升”“百日督帮”行动落地落实,全面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和水平。

紧盯重点

扎实推进法治教育

紧盯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制定县政府常务会议学法、新提拔领导干部任前法律知识考试、“法宣在线”学法用法考试等制度,制定“领导干部学法用法记录表”,全县领导干部年均学法时间达到40小时以上,网络在线累计培训干部1万余人,着力提升“关键少数”自觉运用法治方式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紧盯青少年法治教育。把法治教育列入学校教学计划,为全县中小学配备法治副校长和法治辅导员102人,组建青少年法治教育宣讲团,发挥“八五”普法讲师团作用,在全县各中小学开展法治宣讲,举办巡回举办法治报告会、法律知识竞赛、模拟法庭等活动,有效提升青少年法治意识和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能力。紧盯城乡居民普法教育。在全县95个村(社区)建立法律顾问工作室和法律援助工作站,全天候开通“12348”法律咨询服务热线,每个村选派一名包抓法官、检察官、警官和律师,为村(社区)管理提供法律专业意见、为群众提供法律服务、开展法治宣传教育,进一步提高普法传播力,让法治信仰深植群众心中。

三项工程

着力推动普治融合

抓好宪法学习宣传实施工程。把宪法宣传教育作为公民法治素养提升行动的重要内容,全县各部门各单位按照普法责任制要求,结合工作职能围绕9个主题,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普法宣传活动。三年来累计组装宣传车138辆,展出宣传展牌1465面,悬挂横幅240条,接待咨询3500余人次,发放宣传资料136类79200份,有效推动宪法学习宣传走群众、走进日常生活。抓好“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组建了我县“法律明白人”“法治带头人”培训讲师团,截至目前,已在全县86个村、9个社区培养法律明白人570名,“法律明白人”队伍不断壮大。通过对“法律明白人”进行专题培训和全员轮训,普法业务“传、帮、带”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法治宣传教育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服务和保障作用愈加凸显。抓好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工程。坚持自治、法治、德治并重的理念,以法治乡村建设为依托,实施法治创建提档升级工程,实现法治宣传教育与美丽乡村建设的完美融合。在全县建成23处法治文化一条街(广场),补助费用100余万元。通过画面与文字相结合的形式,将贴近群众生活的法律知识图文并茂、深入浅出地展现出来,让村民能够出门学法、抬头见法、饭后议法、遇事找法。